The 21s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Nonwovens Exhibition(SINCE)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非织造材料展览会

2025年12月3-5日 | 中国 · 上海世博展览馆

倒计时 0
 
高新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国际纺织技术持续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以电子信息技术力主导,以新材料和高精度自动化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光、机、电、气动、液压等传感技术,开发研制了一代又一代现代化新设备,实现了纺织生产过程各种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显示、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显示、甚至故障自动排除。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能严格按照设定的工艺要求,以定性、定量、规范化的机械动作实现传统纺织生产中依靠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完成的各种简单重复的手工操作,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以棉纺织生产为例,发达国家已普遍用的清梳联技术,消除了传统开清棉工艺成卷、退卷对棉条质量的影响。

大容量棉堆混棉、往复式自动抓棉、多仓混棉、棉箱混棉等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流程开松、除杂、均匀、混和作用,改善了流程工艺性能。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气流输棉、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提高了输出棉条的均匀度。

近年发展起来的异性纤维在线自动检测清除装置,采用彩色数码摄像技术,经过面扫描、补偿、运算、修正照度差异、光谱分析等过程能精确判定异纤大小及位置,由一个或多个喷嘴喷出的高速气流将异性纤维排出。

梳棉和条的自调整通过在线检测、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调速等技术,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或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粗纱机采用多电机分部变频传动、伺服控制技术,大大简化了机械传动系统。CCD张力微调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纺纱张力,保证粗纱张力恒定,提高纺纱质量。

细纱长车整体自动落纱和自动络筒空气拈接技术的不断完善,使细络联纺纱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了实用阶段。棉纺生产中用人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两个工序的直接联接,不仅保证和提局了产品质量,大幅度减少了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较好地解决了纺纱生产中长期难以解决的纺纱速度和细纱卷装的矛盾,大幅度提高了环锭细纱机的锭速。

8年代中期制订的棉纺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计算办法,曾规定棉纺生产折20英支纱万锭用282人,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棉纺厂用人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和国际上万链30-60人的水平有很大差距。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在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方面作必要改进,万锭用人将能减少到100人左右。如果进一步采用细络联工艺,万锭用人应可以减少到6人,甚至更少。

织造方面我国目前还是以有梭织机为主,这是制约我国棉布和后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际上无梭织造技术发展很快,机电一体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织机的参数设定、生产过程控制和辅助设计。将有关参数输入计算机,织机就可以按设定要求更换织物品种。通过各种传感器可以监测、显示、控制生产过程,用于自动选讳,控制纬密,自动寻纬,自动接头,自动送缔,断经自停控制,定位车,错纹修正,控制织机启动、制动等。显示屏实时显示织机运行情况并与主计算机双向通讯。计算机技术保证了织机优质、高产和织物品种的快速更换。计算机技术还普遍用于织物辅助设计和织机的机构设计和制造。

印染后整理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我国纺织产品质量、品种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印染后整理生产的质量主要靠成熟的工艺规程、严格的操作管理、操作工人的熟练技术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工艺上车”;现代印染后整理生产主要靠广泛采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煮练、漂洗、染色、印花、烘燥、定型等工艺过程中的温度、浓度、压力、速度等各种工艺参数都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在线检测,经计算机处理自动调节蒸汽压力、烘燥温度、织物速度达到设定工艺要求,从而保证和提产品质量。自动测色、自动分色、自动配色、自动调浆等自动化辅助设施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重演性。

染整生产采用新技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或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已取得重要进展,有些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如生物酶整理技术、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数码喷墨制网、喷腊制网和喷墨印花技术等。

高新技术在纺织生产中的应用推动了传统纺织技术现代化的进程。纺织纤维原料和纺织加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纺织产品的质量,扩大了纺织产品的品种。纺织产品正在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工业。

及推进高新技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推进高新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要从实际出发国际上纺织纤维新品种开发和纺织染整工艺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变了传统纺织工业的面貌。

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工资水平比较低,纺织工业的更新改造应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纺织工业用局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目标和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纺织产品质量、品种的要求也不同。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从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出发,统盘考虑品种、质量、档次、原料、工费成本、企业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资金来源、企业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主客观条件,确定企业产品方向和定位,选择确定改造方案。

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以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应发挥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优势,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更多地开发生产高档次、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形成本企业的特色产品、优势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和原料产区的企业,应发挥资源和劳动力充裕的优势,根据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和资金等实际情况,确定产品方向和定位,确定技术进步的目标和措施。有条件开发生产精加工、深加工产品的企业,也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质量更好、档次更高、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2.推进高新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责在创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叉学科对传统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纤维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品种的发创新,表现在纺织染整工艺、技术、装备的迅速发展。我国天然纤维应进一步改良品质,改进初加工技术。化学纤维应加强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和新一代环保型纤维的开发创新。国际纺织技术已经发展到全自动化生产阶段,我国纺织工业首先要使一批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如自动络筒和无梭织机等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全面跟踪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开发创新、研制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水平技术、装备。在染整方面要重点提高染整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包括自动测色、分色、配色、自动调浆等辅助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重演性。要重视研究运用其它学科的先进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以提高纺织染整生产的技术水平。

十六大报告高度赞扬创新精神,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纺织新产品的开发研制要立足于创新,立足于原创性新技术。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表现为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竞争,是纺织生产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要强化创新意识,重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研制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推进高新技术在纺织工业的应用关键是人才开发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在科教兴国方针指引下,我国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科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培育出大批各类专业人才。高素质科技人才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纺织工业更应重视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的实践中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

纺织工业是永恒的产业。我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两大发展机遇:加入WTO,我国纺织工业加速融入国际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为我国纺织工业展现了巨大发展前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纺织工业仍将是我国出口创汇、特别是净创汇的支柱产业。我国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发展纺织工业的一大优势,也是安置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我国纺织工业要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在努力跟踪国际纺织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

文章来源:互联网

 

Copyright ©2023 亿百媒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04811号-7 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102004374 隐私政策